意念下棋!马斯克公司披露首位脑机芯片植入者近况

摘要:3月20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披露了首位脑机芯片植入受试者的最新情况。受试者Noland Arbaugh可以通过意念使用电脑鼠标玩在线国际象棋和游戏。

意念操作从科幻变为现实的进程似乎又进了一步。

当地时间3月20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披露了首位脑机芯片植入受试者的最新情况。 在Neuralink当日发布的直播中,受试者病人Noland Arbaugh通过意念使用电脑鼠标不亦乐乎地重温在线国际象棋和杀时间大作游戏《文明 6》。

“如果你们都能看到光标移动,没错,那就是我,这很酷吧?”Noland Arbaugh在直播中一边移动象棋棋子一边得意地说。


Neuralink发布“心灵感应”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是神经科学、生物医学、物理学和技术的结合产物,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通常是计算机)之间建立的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一种全新通讯和控制技术。脑机接口能够收集、分析大脑传递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命令,从而实现“意念操作”。同时它也可以反向用外部信号调节大脑活动。

事实上,脑机交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汉斯伯格利用放置在病人头骨上的电极记录脑电活动,发明了脑电图技术。70年代,雅克·维达尔正式提出“脑机接口”的概念,并演示了通过思想控制外部设备的方案,即佩戴了脑电图交互设备的受试者只通过思想来移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光标,可视作脑机交互的雏形。

本次涉及到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通过研发一种能够植入大脑的设备,来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马斯克曾表示,该公司的初步目标是让瘫痪者只用意念就能控制光标或键盘。在今年1月份,马斯克向公众公布了Neuralink的首个脑机接口产品——“心灵感应”(Telepathy),称产品的受众将是那些失去肢体功能的人。而很快,这款产品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受试者。

今年1月底,马斯克在X上宣布,“心灵感应”已经植入了一个患者的大脑,这是该设备进行的第一批临床试验。患者名为Arbaugh,是一位国际象棋退役选手,八年前曾在一次潜水事故中脊髓受伤,导致肩部以下无法活动。在进行Neuralink手术后的第二天他就出院了,并表示手术进展十分顺利。“我想没什么好害怕的,手术非常简单。”他向公众表达了参与脑机交互手术的体验,并在之后还强调术后没有产生认知障碍。


芯片入脑,隔空下棋

根据通信技术路径,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归为“非侵入式(脑外)”“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类,而“心灵感应”采用的正是侵入式技术,即通过手术等方式直接将电极植入到大脑皮层,以获得高质量的神经信号。

根据Neuralink脑机接口项目操作流程,脑机接入的手术重点就在于让手术机器人“R1”将植入物“N1”植入大脑区域。其中,“N1”由生物相容性外壳、电池、芯片与电子器件以及附有电极的60多枚丝线组成,但却只有一枚硬币大小。Neuralink介绍其称:“完全可植入,在外观上看不见,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控制电脑或移动设备。”

总体上看,“N1”的植入需要约15分钟,待完成后“N1”内的芯片将用于记录大脑信号并将其无线传输到解码运动意图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接收并解码大脑信号后,通过蓝牙连接来控制外部设备,患者则使用该应用程序并通过蓝牙连接来控制外部鼠标和键盘,从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月20日,马斯克在X上曾预先透露,Neuralink的首位人类受试者“似乎已完全康复,没有出现我们所知的不良反应。”并补充道“他(受试者Arbaugh)仅仅靠思考就可以在屏幕上移动鼠标。直到3月20日,马斯克终于在万众期待下通过直播的方式首次公开展示了Arbaugh术后的情况。直播中,Arbaugh“重操旧业”,通过脑机接口展示如何使用意念下国际象棋。

“我会尝试移动我的右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然后,从那里开始想象光标在移动”。面向直播间上百万的观众,Arbaugh称,他所做的一切全靠意念控制,“只要盯着屏幕的某个地方,它(光标)就会移动到我想移动的地方。”他还表示,成为Neuralink首位测试者很幸运,甚至无法形容能够做到这一点有多酷。

但很显然,马斯克和Neuralink不想只是止步于此。马斯克透露,Neuralink的 下一步是让受试者“通过意念尽可能多地按下鼠标按钮”,包括上下移动光标并拖动屏幕上的框。“这算是单纯移动鼠标的'进阶版'。”他为此打了个比方。直播当天,他还在X上暗示,Neuralink正在开发可以恢复视力功能的脑机接口——Blindsight(盲视),其植入物已经在猴子身上产生效果。


内蕴隐患,Neuralink实验曾使动物死亡

脑机接口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无疑有巨大重塑作用,并且可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譬如辅助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增强人类的认知和运动能力。在医学领域,脑机接口可以用于恢复运动功能、帮助失忆的人找回记忆、治疗癫痫、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大脑类疾病等。在娱乐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强化游戏体验,例如通过想象移动手臂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

但正如学者莱文森所说,技术既是包袱也是恩赐,是利弊同在的产物。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脑机接口这类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新事物。国内医疗器械注册分析资深人士王菁指出,“从脑机接口设备的临床试验角度来看存在一些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涵盖技术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设备安全性,以及伦理、法规等多个层面。”

在技术稳定性上,脑机接口的性能可能受到技术故障、信号干扰、校准问题等的影响,导致设备操作不准确或失效。在生物相容性上,以Neuralink“心灵感应”为代表的植入式脑机接口可能会引起脑部组织排斥、感染等情况,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使用者脑瘫痪甚至脑死亡。而且不正确的脑机接口使用还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产生诸如头痛、眩晕在内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外,脑机接口潜在的数据隐私问题也值得注意,技术黑箱之下,使用者的大脑信号数据可能遭遇泄露,而脑活动数据对主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Neuralink自开展脑机接口研究以来也不止一次出现有据可考的问题。比如2022年,Neuralink在试验中尝试让一只猴子玩电子游戏,但猴子却在实验中死亡。一些神经科学家和伦理学家也频频批评 Neuralink 的试验缺乏透明度,难以被公众监管,无法保证实验中的安全和伦理。而且直到目前,Neuralink 尚未在 ClinicalTrials.gov (一个包含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信息的政府存储库)上注册,研究的合法正规性也存疑。


商业化道路困难重重

近年来,脑机接口这一新赛道涌现了许多新兴企业,而且一直以来成果不断。比如最近我国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等利用微创脑机接口技术首次成功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但是放眼世界,脑机接口商业化的前景似乎依旧很远。

以Neuralink为例,其所进行的人体试验光是在监管审查的环节就耗费了6年时间,涉及问题包括脑机接口设备的锂电池和线缆植入大脑的成功概率,以及如何在不损害脑组织的情况下安全提取设备。而想要完全商用,在此之前,Neuralink还必须经过多轮密集的数据安全收集和测试,才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据专家估计,即使脑机接口设备被证明可安全用于人体,Neuralink 仍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商业使用许可。

此外,脑机接口商业化的必要保障就是相关的伦理和法律的及时研究与跟进,否则脑机接口带来的新型隐患足以让公众畏而远之,从而影响今日脑机接口的行业发展。在这一方面,多面已经陆续展开行动,去年底我国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便研究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为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伦理参考。但为了促进各国脑机接口前沿技术的交流和商业交流,行之有效的国际性伦理和法规也要提上日程。

编辑/刘晓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