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豪车品牌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

摘要:保时捷的销量跌势与近些年的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浪潮密切相关。

4月8日,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保时捷当季全球交付新车71,470辆,同比下滑8%,其中中国和德国市场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区域,而北美市场则以37%的同比增长成为新增长引擎。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仅9,471辆,同比暴跌42%,占全球销量的比例从巅峰时期的30%降至13.25%。德国本土市场为7,495辆,同比下滑34%;而北美市场则以20,698辆的交付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37%。

图片1

销量三连跌:从巅峰到谷底。

中国曾连续八年蝉联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不过随着在华销量不断下滑,这一地位在2023年被北美终结,2024年又被北美和欧洲超越。

回溯近年数据,保时捷在中国的颓势已持续三年:2021年销量达9.57万辆的历史峰值后,2022年降至9.32万辆,2023年进一步萎缩至7.93万辆,2024年更是骤降28%至5.69万辆,中国市场也从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跌至第三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直接拉低了保时捷的全球交付量和销售收入。财报显示,保时捷2024年销售收入约400亿欧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36亿欧元,同比下跌30.3%,原因便是高成本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

图片2

保时捷的销量跌势与近些年的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浪潮密切相关。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的中国市场,保时捷的电动化布局明显滞后。尽管早在2019年就推出纯电跑车Taycan,但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华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不足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关键的是技术短板逐渐显现。当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期待远超传统豪华标签,而保时捷在这方面缺乏竞争力。在车机流畅度、语音交互等用户体验方面,保时捷明显落后蔚来、理想等本土新势力,导致年轻消费者流失。

同时保时捷坚持“不降价、不打折”,试图以品牌价值抵御市场冲击,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销量。某经销商透露:“保时捷既不能像BBA那样大幅促销,又缺乏特斯拉式的科技光环,处境非常尴尬。”

图片3

面对销量困境,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曾表示,中国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品牌需加速本土化研发以适配智能化需求。2025年,保时捷宣布额外投资8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升级,并启动高阶智驾项目招标,计划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补齐智能化短板。

随着汽车行业变革进入深水区,保时捷能否重振在华业绩,将成其全球战略的关键考验。

编辑/刘晓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