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急于上市,再闯港股IPO

摘要:这已经是货拉拉第五次冲击港股IPO了。

物流交易平台独角兽货拉拉,在资本市场的闯关之路一直不太顺遂。近日,货拉拉母公司“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W”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美银证券及摩根大通。

这已经是货拉拉第五次冲击港股IPO了。自2023年起,货拉拉便开启了它的上市征程,其分别于2023年3月、9月,2024年4月、10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以平均每半年一次的频率密集闯关,可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图片1

货拉拉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成立,于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等市场,公司致力于解决同城及跨城货运交易中的主要物流需求,同时为商户及货车司机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及增值服务。 目前,货拉拉业务已覆盖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

财务亮眼但估值缩水:市场质疑盈利可持续性

根据最新披露的财报,2024年货拉拉实现营收1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9.39%;年内利润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连续两年实现盈利;2024年全年促成的已完成订单超过7.79亿笔;全球货运GTV为102.74亿美元;平均月活商户约1670万,平均月活司机约170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货拉拉是2024年全球平均月活商户最多的物流交易平台。按2024年闭环GTV计算,货拉拉已经成为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最大的物流平台,市场份额为53.9%,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为63.1%,远远领先同行。

图片2

尽管财务表现向好,市场份额也名列前茅,但货拉拉的估值却出现显著下滑。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货拉拉2023年估值为900亿元,2024年则下滑至650亿元,跌回到2021年的水平。估值缩水的背后,是市场对其业务模式与长期成长性的质疑。围绕其业务结构、国际化拓展与平台与司机之间的矛盾,外界的质疑与争议从未停止。

货拉拉的盈利主要依赖于司机抽成和会员费,这种过度依赖司机群体“输血”的盈利模式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货拉拉的抽佣比例出现了一定的下降。最新招股书披露,货拉拉非会员佣金率已调降至15%,一级、二级、三级会员的会员月费分别调降至209元、499元和709元,对应佣金率为11%、8%和5%。

图片3

资本施压之下,急于上市

自成立以来,货拉拉先后完成了11轮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26.62亿美元,背后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及清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这些资本在早期看好货拉拉的发展潜力,投入大量资金,助力其快速扩张。

但资本都是逐利的。货拉拉屡次IPO失败,正在消耗资本的耐心。这也是货拉拉急于上市的重要原因。

货拉拉的故事折射出独角兽企业的典型困境:在资本裹挟下狂奔扩张后,不得不直面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拷问。若此番IPO成功,或为企业打开增长新空间;若再度失利,则可能引发新一轮估值重构。

编辑/刘晓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