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百年日系车企在华落幕

摘要:对中国市场而言,三菱的落幕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自主品牌主导的新阶段全面开启。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一事,经过长时间的传言后,终于得到官方确认。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这一决定标志着,从整车生产到核心发动机业务,三菱汽车在华的生产版图彻底清零,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对于退出中国的原因,三菱汽车坦言,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公司对该地区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决定终止在合资企业中的参与。

图片1

其实,三菱汽车终止在华发动机业务早有征兆。7月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原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悄然换上“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招牌。同时,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以及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纷纷退出股东之列,新增了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沈阳航天三菱成立于1997年,由三菱汽车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共同组建,自1998年起开始为三菱及中国本土车企供应发动机。巅峰时期,其占据了整个国产车30%的发动机份额,长城、东风、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均曾依赖其技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搭载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国产车已经超过了700万台。

图片2

然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在燃油发动机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以及新能源转型的加速,三菱发动机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沈阳航天三菱实现营收13.39亿元,净亏损6252.72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净亏损2367.51万元,业务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三菱的退出是迟早的事。

在退出发动机生产业务前,三菱汽车在国内其实早已名存实亡。

早在2021年,三菱持股25%的东南汽车股权发生变更,三菱汽车退出,其股权转移给福州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3

2023年,三菱与广汽集团终止合作,正式关停位于湖南长沙的整车工厂,正式官宣退出整车业务,并停止在国内销售新车,随后广汽埃安以1元的价格,象征价地接盘长沙工厂。

对中国市场而言,三菱的落幕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自主品牌主导的新阶段全面开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赛道上,曾经的“技术老师”们正面临学生的全面超越。而对于仍在华经营的外资车企,三菱的教训或许是一记警钟:过去的辉煌无法担保未来,唯有持续创新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离场者。

编辑/刘晓茹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