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深圳无锡苏州位列前3,杭州第8

摘要: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中国内地已经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城市做了统计,并发布了“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中国内地已经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城市做了统计,并发布了“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按照人均GDP超过1.25万美元即为高收入水平的定义,中国内地4个直辖市和29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23个率先富起来的城市脱颖而出,跨入了高收入水平门槛。根据世界银行对于高收入经济体的排名,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进一步将1.5~2万美元和2万美元以上细分为两个档次。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和宁波10座城市因人均GDP都超过了2万美元,进入第一梯队,从而入围“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10强榜单。

长沙、佛山、南通、青岛、福州、合肥、泉州、东莞、郑州和济南10座城市,人均GDP在1.5-2万美元区间,进入第二梯队,入围“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11至20强榜单。

成都、西安、天津3座城巿因人均GDP在1.25-1.5万美元区间,跨过了高收入水平门槛,进入第三梯队。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超越广州,名列全国第4的重庆由于人均GDP1.09万多美元,未达到1.25万美元的门槛,成为全国24座GDP万亿、准万亿城巿中唯一未能入围的城市。

从具体省份看,广东和江苏是最大赢家。10强城市中,江苏包揽了3强,是入围最多的省份。其中,无锡以人均GDP超过2.60万美元名列全国第2,苏州以超过2.59万美元名列第3,南京以超过2.4万美元名列第4。广东和浙江均有2城入围,深圳以人均GDP超过2.94万美元名列榜首。深圳人多地少,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3,人均GDP位列全国第1,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地均GDP,深圳都是遥遥领先。

扩大到20强,江苏和广东均有4城入围,数量上旗鼓相当,但广东4城人均GDP累计约87584.8美元,江苏4城累计约94619.6美元,江苏更胜一筹。如果按照两省入围城市比例,广东11城有4城入围,江苏13城也是4城入围,广东占比最高。总而言之,广东和江苏两个省份不仅是经济总量分别位列全国第1和第2名,人均GDP也是各具优势,难分伯仲。

长三角城市群实力最强,共有8城进入高收入城市20强。除无锡、苏州、南京3城分获2、3、4名外,上海以人均GDP超过2.27万美元位列第6,杭州以超过2.21万美元位列第8,宁波以超过2.07万美元位列第10,有6城入围10强。位列13的南通和位列16的合肥进入了第二梯队。长三角城市群显示出澎湃的发展动能和很强的整体实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和苏州既不是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也不是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但这两个“什么都不是”的普通地级市,不仅经济总量长期名列前茅,而且今年成为了人均GDP仅次于深圳,超越众多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位列全国第2和第3名的高收入城市,两城如此突出的优势格外引人注目。

据分析,无锡、南京、宁波三城之所以能进入高收入城市10强榜单,常住人口规模较低是一大原因。在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中,仅此三城人口不足千万。为了保持人口和经济同步增长,此三城需进一步加快人才吸引的步伐,促进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以城市群为特点的经济集群化、产业分工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将在高收入城市的带动下,获得更大的突破空间。

人均GDP仅是一座城市迈入高收入的一个特征之一。未来,跨过高收入门槛的23座城市还需要在增加居民收入,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增长,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在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上争取更大的突破。

需要厘清的是,高收入是以人均GDP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发达程度,而不是以人均收入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收入水平。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并非同一个概念。如果从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看,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城市便有较大的差别。在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中,上海、深圳、苏州突破了6万元关口,广州和武汉则在4万元区间。而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方面,上海、深圳、北京和杭州在4万元区间,其他城市皆在3万元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类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是世界银行的惯用方法,由于中国的GDP与GNI差别较小,为数据获取便利性,21世纪经济研究院采用的是将人均GDP取代人均GNI的统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参考价值。

当然,由于各类榜单都会引起争议,所以请大家见仁见智,并欢迎参与讨论,发表真知灼见。

编辑/李雨桐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