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遭遇“点名批评”,互联网巨头们会放弃吗?

摘要:社区团购没有错,错的是资本,是吃相难看的互联网巨头。从“共享单车”到“长租公寓”,无一不是如此,疯狂的补贴扩张,最后割韭菜离场,只剩下一地鸡毛。

在中文互联网上,曾经流传一系列神奇而魔幻的游戏广告,它们以“山海经”为名,以“吞噬进化”为噱头。CG精妙,画面宏大,玩法生动,然而玩家点击进去之后,才会发现内里的本质全是换皮手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近半年电商赛道爆火的“社区团购”,与“山海经”系列的游戏广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表面上看,社区团购是科技在民生方面的创新模式,但揭开层层表象,其本质依然是传统互联网的玩法,“新瓶装旧酒”罢了。

“新业态”“互联网创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推动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公司和支持社区团购的投资人,口中往往说着各种让人听不懂的词汇。

事实上,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很好理解。

初期以“社区团长”为核心,通过线下关系搭建起线上社群。

团长每天在群里发布平台链接,用户提前选购产品,平台收到订单数据后,从供应链处统一采购,再从仓库发货到团长处,用户次日前去自提。

要知道,不论是传统的“菜市场”模式,还是前几年新兴的“生鲜电商”模式,都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前者是粗放的分销模式,生鲜的损耗率能达到50%左右,大量的产品被白白浪费。同时,当代的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早上根本没时间去菜市场或小商贩处,而下班回来之后,又难以买到新鲜的菜品。即使没有社区团购,大多数菜市场本身也在走向没落与变革的边缘处。

后者则需要投入太多,生鲜电商常采取前置仓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后期盈利困难,即使是互联网巨头,也难以承受长期的“烧钱大战”。

与之相比,社区团购算是很好的尝试,是互联网公司在生鲜电商模式失败后,创造出来的新型模式。

“社群预售+门店自提”的业务方式,加上各地的本土化运营,不近意味着低成本和低门槛,还可以节约大量仓储运输成本和生鲜损耗。

节约的成本可以让利用户,让用户买上便宜又高质量的菜品,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又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良性的正反馈。

社区团购原本是大有可为的新型模式,对促进民生有着显著的效果。

然而,一夜之间,风向全变,惨遭“十面埋伏”。

商贩生计、平台垄断、用户争议、供应商断供,各种隐忧浮现,社区论坛里争论不休。

上半年还在赞扬社区团购的官媒,更是直接发文点名批评,称“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其实不赞同官媒的某些观点,民生与星辰大海一样重要,这是关于数亿民众生活的大事。如果互联网公司利用技术优势,认真做好供应链的把控,比拼菜品质量和服务,即使把传统商贩全部搞没了,我也举双手赞成。

科技创新带来的进步,必然会淘汰一部分落后的职业,无可非议。

互联网公司涌入“卖菜”业务之前,类似的社区团购其实早就发展多年。

例如长沙的兴盛优选,早在2018年就普遍流行起来。这种社区团购的模式减少了各种损耗和成本,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超过传统的菜市场和菜贩,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自发地形成替代作用。

遗憾的是,互联网巨头们不讲武德,每一个的眼里都流露着贪婪,那是逐利的渴望与冲动。比起公平的市场竞争,哪有烧钱砸人爽快?比起传统的薄利多销,哪有平台竞争胜出后的垄断收益高?

随着国内流量红利的消失,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规模见顶,亟需新的增长空间。买菜这种高频刚需的业务,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巨头,是零售业态中最后一块必争之地。至于“百万菜贩衣食所系”,在互联网巨头的眼里,大概是个笑话:猛兽之间争夺仅剩的水源,谁会在意脚下的蚂蚁?

国内互联网公司太过短视,痴迷于急功近利,热衷于短期变现,眼里只有地上的“六便士”。

他们携带庞大的资金汹涌入场,利用“补贴烧钱大战”,肆无忌惮地抢夺着市场,利用倾销彻底搅乱市场竞争该有的作用。他们不是想着怎么好好发展自身的业务,而是想着怎么让对手先做不下去。

社区团购没有错,错的是资本,是吃相难看的互联网巨头。从“共享单车”到“长租公寓”,无一不是如此,疯狂的补贴扩张,最后割韭菜离场,只剩下一地鸡毛。

编辑/倪雨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