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MBTI?一个恋爱测试这么赚钱?

摘要:他们在有限的形容词里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通过MBTI寻找同类,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共识的人,简单一句自我介绍“哈喽,我是INTP”,抛开那些俗气的认识流程,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运用到生活中,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工具。

“哈喽!我是INTP你呢?”

“ISFJ,杞人忧天,恋旧,小天使”

你是否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话?这种用四个字母描述自己的现象来源于一个测试:“MBTI人格测试”,也叫“16型人格测试”。这项测试十分受年轻人的喜爱。

know yourself的一项MBTI测试,9.9元,已有43.5万人参加,赚了435万元。

为什么一个恋爱测试这么赚钱?一切还得从MBTI谈起。

一、MBTI,新晋社交王牌

MBTI是由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将理论投入实践,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后,编成了MBTI类型指标。

国内心理健康方面有待发展,这是MBTI 发展的基础。据统计,国内精神心理科医生有4.5万名左右,而有精神问题的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迷茫的年轻人需要靠人格测试来获得方向和认同感。

MBTI从四个维度的8种人格类型,最后通过排列组合产生16个人格类型。

(E外向、I内向、S实感、N直觉、T思考、F情感、J判断、P知觉)

MBTI的主要测试形式就是“答题”,测试中提交的答案,通过一套专业设计的算法提供参数以产生对应结果,可以定位到测试者的行为风格和思考方向,得到一份详细的自我分析报告。不同类型由不同的字母代替,最后组成我们看到的INFJ、INTJ等等。比如对INTP的描述:才智和条理性,能够用理性解决问题,足智多谋,是具有独立见解的思考者等。

还会告诉测试者,你的这种性格类型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适合什么工作,与什么样的人最般配,和你同样类型的名人还有谁等等。比如:爱因斯坦是INTP,马克扎克伯格是INTJ,安妮海瑟薇是ISFJ。

MBTI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名片。被应用到知乎、小红书、微博等各个社交平台作为个人签名,吸引同类型人,还可以以此为据,寻找适合的工作和伴侣。当你想要偷懒时,可以用MBTI来安慰自己:唉!ISTJ都是这样的,没办法。

2015年,《人民日报》曾发微博:“10分钟,28道题,看你适合什么工作!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快来做做国际流行的MBTI测试吧。”

网友面对这些测试,恐怕比当初做作业还认真,比刷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还要用心,怕做错一道题,最后的结果不准确。测试完成还会将结果与朋友分享,吐槽那些没做过的人跟不上潮流。甚至将人格类型作为自己的网名,将对应的人格小人作为头像,通过头像和网名标榜自己是什么样人,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MBTI为首的性格测试,成为小红书、短视频等新一代流量密码。豆瓣“人格气质心理”小组有26万人聚集,每天都在讨论不同的性格特点;小红书博主“柚啊的MBTI 实验室”,第一篇笔记就达到点赞2975,收藏972,评论194。之后顺理成章成为一位专门分享MBTI知识的博主。

二、 MBTI 9.9元测试吸引眼球

从曾经的桃花测试、姓名测试、你与心中的他缘分有多少、你在甄嬛传里扮演什么角色等等类型的测试风靡全国。

到“陶白白大讲堂又开课了”、“啊,我这个月水逆怎么办?”。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了解自我,以及暗恋对象。有多少人偷偷测试过你与暗恋对象的缘分。性格测试的热度就没有下降过。

据说在1975年,美国CCP出版公司进行统计,发现进行过MBTI测试的人数达到五千万。不少商家开始转动小脑瓜,发现商机,试图建立一个专业的测试市场。

各种类型的MBTI测试app、小程序层出不穷。比如know yourself在公众号上搭建的心理商城,里面的测试有情绪、家庭、人际、学业职业等等,想测的基本都有。

在今日限免版块块里还有王者荣耀本命英雄测试、哈利波特分院帽测试、漫威英雄人物测试等等。都是一些单纯有趣的测试,目的是为了引流。当用户试了这些限免测试觉得有趣,便会试图了解其他的测试。当然好的测试不会白给,一分价钱一分货,好测试里面的问题更全面具体,答案分析也更加详细准确。价格从5.9元到29.9元不等。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恋爱理想型测试,价格9.9元,有43.5万人参加测试。做测试的人可能觉得不过一杯奶茶的钱,而know yourself凭借这一个测试,就赚到435万元。可以预估,在中国,MBTI使用者的规模还会扩大,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甚至有心理测试平台推出测试会员、成长方案等五花八门的方式,或者分享好友后查看结果,关注公众号获取报告等,都是为了增加粉丝数,扩大客户群体,每个月发一些摸不着头脑的课程,变着法的割韭菜,毫无科学依据,让人花钱PUA 自己。

在MBTI用户中,有的人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多人是为了丰富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人设。借此吹嘘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认为测试结果每一条都符合自己,可惜并不符合唯物主义。

但也不能否认,MBTI的系统确实在观感上让人觉得靠谱。专业化的分类,是现代化的一种标识。排列组合、可量化、表格透着浓浓的科学气息。对于在后工业化时代长大的人来说,MBTI看上去值得信任

三、MBTI的衍生品

光是一些MBTI心理测试已经不能满足商家赚钱的欲望,商家开始琢磨怎么利用MBTI使价值最大化。于是MBTI的衍生品陆续在网上出现:“专业MBTI分析老师”“人格成长师傅”。这些老师打着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旗号,自称咨询师。通常将测试重点放在职业规划上面。

这些咨询师们会通过一些询问,了解咨询者的性格,优势,爱好等等。为咨询者推荐适合的职业,以及职业规划。估计这些问题咨询者们自己都一头雾水,却去花钱问别人,关键价格还不便宜。根据咨询师的经验和专业度不同,价格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不等。

这些测试都是所谓的咨询师们将MBTI上面的测试题,进行优化修改加上一对一专业咨询服务。转手卖个几百块。别问,问就是根据用户私人定制。其实这些测试不过是换汤不换药,钱花出去了,有没有用不管,但是体验感十足。有专业的咨询师跟你聊天,可以尽情的分享感受和困惑,然后获得十几个专业的建议,一套流程下来,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反而赚了。不过不少人还是表示自己云里雾里,听完一些大道理反而更加迷茫了,好像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实力找工作。

2021年底,韩国推出一档全新社交真人秀《MBTI inside》,节目将MBTI的16种人格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观察其碰撞的火花。节目播出后异常火爆,甚至可以说是节目蹭上了MBTI 的热度。

引发不少网友讨论,非常有代入感。网友表示:“非常喜欢INTJ人格,或者想要变成INTJ人格”。MBTI再一次引领潮流。

在此之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教育确实不足,MBTI弥补这个深层次的需求。在心理学上可以看作一种消费的升级,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科学至上的时代,忽略了心灵与精神的探索。MBTI 的出现也是一个契机,缓解了年轻人的社交压力。MBTI的用户似乎更多是自媒体从业者和互联网员工以及在校大学生,往往是享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在有限的形容词里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通过MBTI寻找同类,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共识的人,简单一句自我介绍“哈喽,我是INTP”,抛开那些俗气的认识流程,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运用到生活中,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工具

编辑/大今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