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群体再度流行朋克养生,中药茶饮是风口还是噱头?

摘要:中药饮品的兴起,是中医文化传承的一处体现,却也未尝不是中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究竟是风口还是噱头,主要看从业者能否在迎合消费者喜好的同时,守住底线,去除糟粕。

近日,中药奶茶的热度在各家媒体话题榜单上居高不下,甚至掀起了药食同源的新风潮。截至10月19号,仅抖音中药奶茶话题的浏览量就达到了5855.9万次。

中药和饮品的组合,似乎抓住了年轻人想要养生却又追求个性的心理。

根据世卫组织定义的健康人群划分比例,中国仅有15%的人群处于健康状态,除开疾病人群的比例,中国超过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年轻人。

而《Z时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中,中国年轻群体占到养生消费人群的83.7%。毫无疑问,亚健康人群比例高的年轻人,加入了养生产品的消费大军。

当代年轻人的大部分生活习惯并不符合健康生活标准,诸如熬夜、吃夜宵、久坐以及缺乏运动等。这其中的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而是将目光投在养生产品上,希望通过养生产品来弥补亚健康生活带来的身体亏损,也就是所谓的“朋克养生”。

此类人群往往愿意花大量时间研究各类养生产品的功效,甚至发明了诸多市场认可的混搭组合,类似枸杞煮啤酒、中药低糖甜点等,让养生产品的形态有了更多可能性。而“朋克养生”话题的再度火热,让中医和现代饮品有了组合的契机。

中药茶饮应运而生。

中医行业走不进年轻群体是多年以来老生常谈的问题,饮品市场的低糖以及益生菌的健康路线已经走了多年,各大企业为寻求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也曾出现过火爆一时的明星单品,但大部分改变却还是见效甚微。中药茶饮的出现,似乎能让这一情况迎来转机。

从平台流量上看,中药茶饮同样在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巨大的讨论热度。此前浏览巨大的“去中药店喝酸梅汤”的短视频风潮,让部分投资者看到了传统中药行业和现代饮品结合的可能性。

其实早在2020年尚在疫情期间时,同仁堂就已经推出过类似产品,诸如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等,在当时也具备一定的热度和话题性。当时消费者就发现,中药行业也不像人们固有印象那样刻板且严肃。相反,中药在跨界方面,一直走得很前。

就在今年8月份,杭州老字号中医品牌“方回春堂”和“八角杯”的跨界合作,推出了膏方养生系列咖啡饮品,浙江震元开发的养生茶和养生膏等产品广受追捧,以及东阿阿胶和奈雪联名推出的阿胶奶茶深受女性市场欢迎,这些都是中药茶饮走向年轻群体的案例。

从行业角度说,传统药饮和现代饮品的合作,未必不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并且还具备行业的天然优势。

在消费者群体中,中药二字可以让饮品打上“健康”标签,这也就是“中药+”的模式为何能在饮品行业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原因。退一万步说,即使跨界合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药产业还是可以回归传统药饮行业中。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的新茶饮市场规模来到了2900亿元,而2023年的市场规模还在以高速持续扩张。中药茶饮在新茶市场的热度,也让中医相关产业得以抬头,中医的诸多理论和技艺得以实现商业化。

部分中药茶饮店在推出饮品、点心以及固体和瓶装饮料的同时,还提供传统中医的推拿、诊脉等个人服务。各大奶茶品牌也根据中医理论,对自身产品不断革新,着重强调“药食同源”,类似养生奶茶小料等附加品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有些甚至可以随季节变化 调整比例。

中药+茶饮似乎是年轻群体消费潮流的新趋势,创业者也在不断开辟这条新赛道上的思路,可中药茶饮真的能够成为新风口吗?

很多人忽略了,中药和茶饮的结合,本就是存在隐患的。

从消费者角度看,中药饮品的最大吸引点反而不是五花八门的功效,而是饮品在与中药结合后,在对健康有益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和味道。恰恰中药产品中,能够符合大众口味的选品,少之又少。

站在经营角度上,中药饮品同样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我国的中药入饮,必须在《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范畴内,也就是“药食同源”的白名单。一旦有从业者在内容物或添加物上出现“超纲”,或在宣传方面打起“擦边球”,势必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口碑和发展。

中药饮品的兴起,是中医文化传承的一处体现,却也未尝不是中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究竟是风口还是噱头,主要看从业者能否在迎合消费者喜好的同时,守住底线,去除糟粕。

编辑/王冲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