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零卡零糖是否等于无糖?

摘要:“0卡0糖”饮料深受我国消费者的喜爱,占据了碳酸饮料的半壁江山。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发表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一项超过10万人参与的研究,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特别是乙酰磺胺酸钾和阿斯巴甜,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正相关。而这种物质正是“0卡0糖”饮料、冰淇淋、奶茶等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其中“0卡0糖”饮料深受我国消费者的喜爱,占据了碳酸饮料的半壁江山。

一、“0卡0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Z世代消费者饮料偏好报告》,其中95后、00后人群中有超过80%的人奉行“抗糖主义”或“低糖主义”,他们希望饮料普遍含糖量为“半糖”,超过40%认为最好无糖。年轻人“抗糖”,但是他们又无法抛弃糖的口感和甜味,接受不了喝热水的养生方式。商家瞄准了这方面的市场潜力,消费者既要求饮料好喝有口感,又要求低糖不长胖。于是商家推出了无糖饮料,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其中元气森林作为风味气泡水行业0卡0糖的代表。根据最新报道,成立不到6年的元气森林,估值超过百亿美元。元气森林主打的“无糖 健康”,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简单的包装风格受年轻人的青睐。而且大多消费者把无糖饮料视为健康的饮料和不会发胖的饮料,因此推动了无糖饮料的发展。

今年二月,元气森林公司在江苏太仓建立第六家自建工厂。工厂占地面积约120亩,预计规划6条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10亿瓶。

农夫山泉气泡水主打“0山梨酸钾”标签。喜茶推出了0糖0卡0脂气泡水,也试图在无糖饮料市场里分一杯羹,可见无糖饮料的火爆程度。

“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气泡水以高偏好度获得90后饮料偏好榜单第一名。”

一些网友表示“无糖饮料听着就很健康。”“想喝奶茶的时候就用无糖饮料代替。”“无糖的气泡水比白开水好喝。”但是缺乏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的支持,“0卡0糖”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

二、“0卡0糖”等于无糖?

消费者在宠爱无糖饮料时,似乎没有认真考虑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家在宣传产品时将“0卡0 糖”产品称为健康的代表,给消费者留下一个“0卡0糖”等于无糖的印象。然而“无糖”,其实是指无蔗糖或者蔗糖的添加比例在规定的标准之下,并不是真的无糖。然后靠食品添加剂来代替甜味,而食品添加剂会不会影响使用者的健康,一直争议不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凯在采访时说过:“喝起来有一些甜甜的饮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不是百分百安全的,虽然没有糖,但是它有一些糖醇类的甜味剂,在代谢时对肝脏和神经系统有一些的负担。也通过实验证实了,甜味剂少量是安全的,大量摄入会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无糖不过是一个甜蜜的陷阱。0卡0糖不等于无糖,而且其添加的人工合成代糖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器官。消费者喝碳酸饮料的时候还有些负罪感,但当她们喝无糖饮料时,认为这是无糖的,所以多喝几瓶也没事。这样累计的含糖量加上其中有一些刺激食欲的成分,所以从根本上并没有戒糖,发生肥胖的风险还是很高。

消费者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问题,气泡水的市场入局者越来越多。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气泡水相关企业现存2040家,每年的新增注册量在增加:2019年新增注册501家、2020年新增注册516家、2021年新增注册201家。

无糖气泡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质疑的声音目前似乎并没有对其造成影响。

三、无糖饮料的市场前景

2016年至2020年中国无糖饮料从31.2亿增长到117.8亿元,年复合增速度达39%。

未来我国无糖饮料仍会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无糖是否真的无糖,这始终是无糖食品需要回复并解决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部分商家利用文字游戏,忽悠消费者,影响的是整个无糖饮料行业的公信力。工商等监管部门应承担监督者的责任,严惩虚假宣传,避免消费者被欺骗给身体带来肥胖,影响到健康。

去年“樱花白玉葡萄味气泡水”涉嫌虚假宣传被处罚,其在广告宣传中提到“0糖0脂0卡”。但是根据检测,0卡并不是真的,实际上为2150卡/100ml,被列为虚假广告,涉事商品进行下架处理,产品返厂更换标签,广告宣传也进行修改。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千万不要把无糖食品当成健康食品而过度食用。选择无糖食品时不能单纯看其广告宣传,一定要注意食品标签上注明的内容。

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

2、看配料表,考虑食品本身会不会含糖。

3、蔗糖与白砂糖是一回事,虽然标注无蔗糖但是配料表有白砂糖,都是商家的文字游戏。

4、不要贪图小便宜,好的甜味剂成本高,价格也高。

编辑/大今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