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汽合资百亿造车,小鹏汽车CEO泼冷水称走不远

摘要:阿里入局,推出“智己汽车”的时机有些晚,已经错过造车的浪潮期。

智能汽车,仿佛是一个现代制造业升级绕不过去的坎。从互联网公司到传统车企,都无法放弃这样一块看似潜力无限的市场空间。

现在,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公司之一,阿里终于也下定决心投入到造车赛道。

就在上个月月底,阿里联合上汽气团、浦东新区,三方正式签订项目协议,共同打造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我们都知道,造新能源汽车看似简单,其背后蕴藏的危险却远超一般制造业的想象。

传统汽车企业还好,本身有造车的工业基础,只是思维上不如互联网科技公司灵活,显得有些滞后和呆板,但技术上更有保障。

而一窝蜂涌进来的造车新势力,那就是鱼龙混杂了。

有的雄心勃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有的则纯粹是跟风,想要在后面吃点行业发展红利;还有的干脆就是过来骗融资的,资金一旦烧完,立马就跑。

这些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很多人对于造车的困难度根本没概念,完全是拍脑袋做决定,最后大多倒在了黎明前的冬夜中。

想当年,如日中天的乐视集团,就因为创始人贾跃亭一心想要造车,最后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整个集团直接连锁崩盘。贾跃亭欠了几屁股的债,一声不响地跑到美国,到现在还没放弃造车的梦想,想要借此实现翻盘。

也许是看到了前辈们失败的经验,阿里这次决定选择从侧面入局造车领域。

首先,阿里和上汽都是老熟人了,之前合作过斑马网络智能车载解决方案,算是知根知底。

上汽集团有着非常成熟的造车技术和经验,只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太过保守缓慢,恰好需要阿里带来的互联网思维变革,于是一拍即合。

其次,造车新势力最容易因为什么而夭折?几乎百分百是因为缺钱。

确立研发方向后,钱烧完了,却还没有形成大致完整的方案,最后融不到钱宣布破产。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基本都是这个流程。

现在,阿里、上汽双重背书,甚至还把浦东新区也拉上来,初步融资就达到了100亿,压根不用考虑缺钱的事。按照项目规划,“智己汽车”明年年初将会在上海发布。届时,一款轿车和SUV车型将会登场亮相。

最困难的事情都解决了,那是不是说“智己汽车”项目成功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我觉得说不准。

阿里入局,推出“智己汽车”的时机有些晚,已经错过造车的浪潮期。

到目前为止,真正经历寒冬后顺利活下来,并且过得不错的“造车新势力”,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国内的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新能源车企都在创始人的坚持下,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交付量节节攀升。

国外的特斯拉也在抓紧布局,四处开疆拓土,想要坐稳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甚至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不惜多次调价。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确够大,但也架不住狼多。

况且,阿里上汽合资造车,背后也隐藏着特殊的危机——主导权之争。

熟悉阿里的人都知道,阿里的企业文化非常霸道,不论是投资还是收购,最终都追求完全的控制。UC如此,优酷如此,前面提到与上汽合作的斑马网络亦是如此。那么在“智己汽车”项目上,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再度发生呢?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朋友圈就表达了自己对阿里上汽合资造车的看法。

“两家强大的企业在一个稳定且有利润的市场的跨界且战略深度合作是否会成功?答案肯定是:有不少成功案例。”

“如果将稳定和利润去掉,是否会成功?答案好像是:在国内的科技行业好像没有成功案例,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

人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是万亿级别的市场。

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整个行业依旧动荡不安,充满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这时候,谁来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阿里与上汽,一个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一个是传统汽车制造业集团,二者的形式逻辑和体系文化截然不同。当“智己汽车”面临发展的关键抉择时,到底谁来掌握主导权呢?

当然,阿里与上汽或许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交流,毕竟外界都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分工的。从外界来看,阿里造车来势汹汹,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有造车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成功的概率还是蛮大的,你觉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编辑/倪雨
本平台发布/转载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代表我司对外的任何意见、建议或保证,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tonews.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同时,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和引用,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今日商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